Climate Action-永豐餘的碳匯優勢
纖維固碳
光合作用下,二氧化碳形成了植物的纖維素,變成了根部的澱粉,因此將二氧化碳固定於纖維素及澱粉等,而纖維素及澱粉是造紙的主要原料。紙在不斷循環生產和使用的過程,原本儲存在樹木纖維中的碳,會在紙的生命週期內繼續儲存,產品使用時間越長,碳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,紙張回收也能延遲這些二氧化碳返回大氣,將碳繼續鎖在紙循環中。永豐餘估算 2021年各廠所生產的各類型紙製品或漿成品中,所含每噸纖維素的二氧化碳捕捉量,計算出永豐餘台灣主要廠區紙品纖維的固碳量,約為2,302,479公噸二氧化碳當量。
代煤減碳
永豐餘貫徹能資源全循環,發展出具規模的替代燃料和再生能源。「代煤」能取代高碳排的化石燃料,是永豐餘減碳的重要核心工作。各廠使用的替代燃料,包括漿紙餘泥、SRF、木材、樹皮、廢膠片和黑液等,可取代燃煤和重油。2021年台灣各廠因使用替代燃料,整體減少的碳排放,約為 608,833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。
森林碳匯
森林、植物纖維固碳,是通過光合作用捕獲和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對氣候變遷減緩有積極正面的影響。永豐餘的林漿紙事業群中華紙漿,兩岸林場合計固碳量,約 2,909,708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。
全循環經濟之實踐
永豐餘近百年將廢棄物資源化的零廢棄、全利用,現在稱為「循環經濟」的精神,一直深植在永豐餘的發展歷程。我們不斷創新回應時代變遷的需要,並跟隨全球永續目標的指引,串聯永豐餘特色的責任生產、永續能源、淨水護林、生態保育與氣候行動,步步踏實深耕台灣完成「農業循環」、「紙循環」、「水循環」、「再生能源循環」與「碳循環」的五大循環系統。各循環系統間環環相扣,絕非一蹴可及,是一代一代人努力實踐永續價值的成果。永豐餘在循環經濟的實踐,具有濃厚台灣在地意義,是為獨特的循環經濟典範。